新闻通讯员 程迟群 黄炎森
当数字代码爬上高压电杆,当人工智能渗透进电网脉络,当绿色动能点亮港口码头,一场颠覆传统的能源变革正在悄然发生。
近日,湖北华中电力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举能源科技的“创新盛会”。80余位行业伙伴、技术专家与青年骨干齐聚,以“平台牵引、数智驱动、科创铸魂”为钥,解锁电网智能升级的“硬核密码”。
平台牵引:从“单打独斗”到“创新共同体”
“因聚而变、惟创则新”,他们跳出“闭门造车”的局限,主动牵手华中科技大学、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智囊,联动烽火通信等行业巨头,将“政产学研金服用”拧成强劲的创新合力。这里不是传统的电力企业,更像高效运转的“创新连接器”——左手对接高校实验室的理论成果,右手链接行业生产线的实际需求,让纸上公式蜕变为电杆机器人,让实验室原型长成港口节能装备,让创新资源真正流动起来、落地生根。
数智驱动:给电网装上个“智慧大脑”
“以前查电网故障,靠人跑断腿;现在数据会‘说话’,问题自动‘冒头’。”大数据业务中心主任工程师毛亚飞指着大屏上跳动的数据流,话语里满是自豪。
湖北能源电力大数据可信数据空间,正是电网的“智慧中枢”。它像个“超级收纳师”,将电网、用电、发电乃至政务数据尽数归集,更用隐私计算、区块链给数据“上了安全锁”——可调用算结果,难窥探原始信息,彻底破解“数据想用又怕漏”的困局。目前已有300多家伙伴计划接入,未来供电算负荷、政府做规划都将事半功倍。
配电一线的便携式作业机器人更成了电工的“神队友”。这台能绕开抱箍、拉线的“电杆电梯”,俩工人就能扛着走,升降稳又快。“以前山区爬杆维修,又累又险;现在机器人代劳,安全效率双提升!”项目负责人龙玲的话道出了一线心声。
科创铸魂:为“敢闯者”搭台,向“难题”亮剑
“创新没有错误,研发不谈失败!”这句底气十足的话,是华中科技公司创新文化的生动注脚。为让创新活力充分涌流,该公司搭建“一室三中心”科创体系,更推出“揭榜挂帅”“青年总师”机制——不论资历深浅,能解难题就给舞台、给资源。
活动中,人工智能与网络安全特战队的授旗仪式点燃全场。“不做实验室里的‘花架子’,要当生产线的‘解题王’!”队员们的宣言掷地有声。
场景落地:让创新看得见、摸得着
创新的价值,终究要在场景中检验。“帮钱帮物,不如帮建一个好支部;给课题项目、给资金资源,不如给一个好场景。”这句话恰是华中科技公司创新理念的生动诠释——拒绝空中楼阁,让技术扎根实战土壤。
华中科技公司的答案,藏在一个个鲜活实践里:港口里,绿色动力系统让装备用上清洁能源,正打造“零碳港区”样板;仓库内,无人机代替人工收货出库,盘点效率直接提升5倍;作业现场,安全管控平台日均管控3000余场,筑牢安全防线;数据中心,液冷机柜将PUE压至1.2以下,年省电量相当可观。
如今,这家从湖北走出来的“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”,正沿着“5+6”产业布局笃定前行。那些落地的技术、务实的合作,正化作推动能源行业向更智能、更绿色转型的强劲动力。
责编:摄影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