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通讯员 黄甜
为丰富辖区居民文化生活,促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入社区,10月14日,武汉市青山区钢花村街道青翠苑社区联合青翠苑学校组织辖区50余名青少年与居民代表,共同前往东西湖区天下先生态农村开展秋收实践活动。通过割稻子、打稻谷、挖红薯、采摘青菜等农事体验,三代人在泥土与汗水中感受劳动魅力,在协作与分享中增进城乡情谊。
清晨的稻田里,65岁的社区居民柳爹爹蹲在小学生李昊身旁,手把手教他握镰刀的姿势。“我年轻时在老家种过十年水稻,这割稻子啊,讲究‘一稳二快三整齐’。”老人边说边示范,刀锋划过稻秆的“沙沙”声引来孩子们围观。当李昊成功割下第一束稻穗时,柳爹爹激动地拍着他的肩膀:“比我当年强多了!”

居民张婆婆则举着手机记录孩子们劳作的场景。“头再低一点,手要抓紧稻秆!”她对着正在割稻的孩子们喊道。休息时,张婆婆从布包里掏出老花镜,翻出手机里储存的老照片:“你们看,这是我1978年在农村插队时拍的割稻照,那时候镰刀都是木柄的。”孩子们围过来,对比着照片里泛黄的影像与眼前金黄的稻田,纷纷感叹:“原来奶奶也是‘割稻高手’!”

“我数到三,大家一起挖!看哪组挖的红薯又大又完整!”随着居民王师傅的口令,由居民与青少年混编的五个小组展开挖薯比赛。58岁的王师傅曾在农场工作多年,他一边示范如何通过红薯藤判断地下果实位置,一边传授技巧:“土松的地方用锄头挖,土硬的地方用手刨,这样不容易挖断。”在王师傅的指导下,居民何阿姨与“小候鸟”宗语欣结成最强搭档。何阿姨用锄头松土,宗语欣则跪在地上轻轻扒开泥土。“这里有个大红薯!”宗语欣兴奋地喊道。何阿姨笑着递过小铲子:“别着急,我们顺着根须慢慢挖。”当她们完整挖出一个重达三斤的“红薯王”时,周围爆发出热烈的掌声。比赛结束后,王师傅逐个点评:“这组配合最默契,红薯断口最少,奖你们每人一个小红旗!”
走进绿意盎然的菜园,居民赵婆婆主动当起“蔬菜讲解员”。她蹲在一棵白菜前,教孩子们辨认病虫害:“你们看,这片叶子上有小洞,说明有菜青虫,得撒点草木灰。”当发现几个孩子正用力拔生菜时,赵婆婆急忙制止:“轻点!生菜的根很浅,要用手握住根部慢慢摇。”
活动结束后,居民与孩子们自发将采摘的蔬菜分成三两份。一份带回家与家人分享,还有一份由社区工作人员制成的“爱心蔬菜包”,送给辖区内的独居老人。青翠苑社区负责人表示:“今天我们割下的不仅是稻子,更是对劳动的尊重;挖出的不仅是红薯,更是邻里间的温情。希望这份体验能成为我们共同的美好记忆。”
责编:摄影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