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记者 叶文波
通讯员 饶文治 肖满 陈梦凡 沈卫星
实习生 于秋雨
前言:
一直以来,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在武汉市洪山区蓬勃展开,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开展得有温度、有热度,给力又走心,为加快建设高能级大学之城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,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。
即日起,洪山区委宣传部(文明办)、洪山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湖北日报传媒集团《楚天都市报·新闻》推出“‘新声洪亮’文明实践在行动”系列宣传报道,相关稿件将在新闻全媒体平台、“洪山大学之城”微信公众号同步呈现。本期,我们走进洪山区青菱街道菱湖美景社区。

微风轻拂,阳光洒在青菱街道菱湖美景社区的大草坪上。一群孩子围坐在大学生志愿者身边,专注地听着绘本故事,不时发出欢快的笑声。这是社区与武汉工商学院、武汉科技大学联合推出的“摘星课堂”流动儿童成长关爱项目的日常一幕。该项目以每月一期的主题读书活动为载体,通过“草坪读书会”的形式,为社区流动儿童提供心理支持、社区融入与能力提升服务,推动高校资源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。
“数学与理财”开启探索之旅
3月22日,首期“数学与理财”主题读书会在社区草坪上拉开帷幕。志愿者们精心准备了绘本《理财与数学》和模拟超市购物场景,引导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加减运算与金钱管理。
“这个零食5元,那个玩具10元,一共应该付多少钱?”在模拟超市环节,8岁的乐乐认真计算着购物金额。而当“糊涂收银员”故意算错账时,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手纠错,现场气氛热烈。
活动还设计了七巧板拼图与路线规划比拼等环节,锻炼孩子们的逻辑思维与团队协作能力。家长李女士站在一旁,看着孩子踊跃参与,欣慰地说:“回家后孩子主动提出要当家庭‘小管家’,帮忙记账和管理零花钱。这样的活动比补习班更有意义,让孩子在游戏中学到了实用知识。”

高校社区双向赋能的新模式
“摘星课堂”项目形成了“高校资源下沉+社区需求上达”的闭环运行模式。高校志愿者负责设计创新活动,如“露天电影+名著赏析”“AI主题读书会”等特色课程;社区则提供场地支持和组织保障,并将儿童手工作品转化为公共空间装饰,推动孩子们从“参与者”变为“建设者”。
4月26日世界读书日专场上,孩子们的路线规划作品被精心展示在社区展览区,成为校社联动的温暖见证。志愿者彭海洋表示:“每次看到孩子们眼中自信的光芒,我们都感到无比欣慰。这是活动最珍贵的成果。”
志愿团队带队老师告诉记者:“参与社区服务不仅让大学生们将专业知识学以致用,还培养了社会责任感。很多学生志愿者反映,这是他们大学期间最有意义的实践经历。”

多元拓展共筑成长之路
社区负责人介绍,菱湖美景社区流动人口较多,课后托管和教育资源相对有限。“摘星课堂”项目精准对接了这一需求,通过高校志愿者的定期服务,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课后活动选择。
接下来,社区计划深化与高校合作,推出“经典名著草坪品鉴会”“梦想涂鸦墙”“草坪音乐节”等活动,通过艺术疗愈、运动社交等形式,助力流动儿童成长,同时将高校智慧转化为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。
“我们希望打造一个可持续的校社联动模式,让大学之城的文明之光惠及更多群体。”青菱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,未来还计划拓展服务范围,为更多有需要的家庭提供支持。
责编:摄影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