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记者 常怡
摄影记者 王佳文
海报制作 彭植
金秋十月,黄陂区蔡家榨街道四勿岗村的山间格外热闹。放眼望去,千亩油茶林郁郁葱葱,圆润饱满的油茶果挂满枝头,微风掠过林间,仿佛裹挟着即将丰收的醇厚油香。林间地头,村民们手持锄头,仔细清除油茶树下的杂草,为果实健康生长保驾护航。
这片充满生机的油茶林,不仅是村民眼中的“致富林”,更是村党支部书记成兴干11年来扎根乡土、带领村庄蝶变的生动见证。
返乡竞选村书记,重走父亲来时路
“嬢嬢们,小心脚下的水沟,慢点干,别着急!”近日,新闻记者看到,在四勿岗村油茶林间,穿着蓝色马甲的成兴干一边擦拭额头的汗水,一边反复叮嘱劳作的村民。眼前这片承载着全村增收希望的油茶林,藏着他对故土最深的牵挂。

成兴干的家乡情结,早在幼时目睹父亲为这片土地奔波操劳便深深扎根。高中时期离开家乡前往黄石求学,大学毕业后留在当地建筑行业打拼,凭借踏实肯干,他在城市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。
每当想起父亲当年带领村民谋发展的场景,全村千余亩农田都在种植作物,而如今家乡无人打理而长满杂草、村民守着金土地却难寻增收路的现状,他心中返乡的念头便愈发强烈。“从家乡走出去,终究要为家乡做点事。”

2014年,成兴干毅然放弃城市红火的事业,带着对故土的眷恋与对父亲的敬意,回到了四勿岗村。
“一定要让村子变回当年全村种植的红火模样。”怀着这份决心,他主动竞选村党支部书记,成功当选后,便立刻带领村两委班子走遍全村调研资源,多次远赴江西、湖南、浙江等油茶产业发达地区考察学习。经过反复论证,最终确定了“以油茶种植为核心,兼顾茶叶、蜜蜂、水稻等传统种养殖业,深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与农村电商”的发展路径,并牵头成立武汉惠农楚之源种植专业合作社,为四勿岗村的发展按下加速键。
油茶变身“金果”,种出乡村致富路
“要让村民富起来,产业是根本。”这是成兴干常挂在嘴边的话,也是他推动村庄发展的“指南针”。然而,油茶产业见效周期长、前期投入大,不少村民心存顾虑,不愿轻易尝试。
为打破僵局,成兴干决定用实际行动给村民吃下定心丸。他主动引进江西的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、湖南林科院的先进技术,率先种下四勿岗村第一片五百亩的油茶林。

为彻底打消村民顾虑,成兴干还创新推出“五统一”模式:统一技术标准、统一规划设计、统一土地流转、统一供苗施肥、统一收购加工。
“从种到收全兜底,大家只管跟着干!”这一模式让村民们纷纷主动入股,合作社流转土地规模迅速扩大到1075亩,种下7万多株油茶树。此外,成兴干还在油茶林间套种了700余亩小麦,形成了“油茶+粮食”的循环种植模式。
当选村支书后,他与高校互动,与电商联手,一方面邀请华中科技大学、华中农业大学的教授来乡村调研、指导;另一方面与银行、供销电商合作,借力互联网促销售,让油茶果真正变成了村民手中的“金果”。
如今,合作社每年带动7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,年人均增收1.3万元,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超10万元,油茶年产值更是达到180万元。已逐步形成循环生态产业链、拥有自主品牌的发展强村。

70岁的村民潘美先在合作社务工8年,提起成兴干满是感激:“这么大年纪还能在家门口挣钱,日子越过越有奔头,多亏了好书记!”此外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被家乡的发展机遇吸引,2017年返乡的周典便是其中之一,如今他已种植了200亩水稻,成为村庄发展的“新生力量”。
用脚步丈量民心,共建共治幸福图景
“村里的路走了多少遍,村民的事就记了多少件。”回村11年,成兴干的足迹遍布四勿岗村的每一个角落。为改善村容村貌,他牵头组建了由258名村民组成的“清洁家园志愿服务队”,每周定期开展清洁行动,累计为村民解决换煤气罐、修屋顶、救助困难群体等暖心实事近千件,曾经杂乱的村湾变得干净整洁,村民的居住环境焕然一新。

为让村民“有话能说、有事能议”,成兴干创新性设立“茶诺议事”移动议事点。每逢周末,村两委成员便下沉到群众家门口,与村民围坐在一起,泡上一壶热茶,围绕产业发展、撂荒治理、基础建设等议题畅所欲言、共商村务。
“成书记盘活了村里的地,还帮忙修路建厕所,现在村子里家家户户干净美丽,这样的好书记,我们打心底里佩服!”在村头巷尾,只要提起成兴干,村民们总忍不住竖起大拇指,话语里满是认可与感激。
截至目前,“茶诺议事”已开展恳谈会、说事会50余场,从油茶基地管理到村湾道路修缮,从村规民约制定到困难户帮扶,每一项决策都凝聚着村民的智慧,实现了“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”。

如今的四勿岗村,油茶林生机勃勃,村湾道路干净通畅,村民的口袋鼓了,脸上的笑容也多了。谈及未来,成兴干眼中满是憧憬,下一步要继续做强绿色产业,推进小流域治理和村湾环境整治,还要建农副产品加工厂,打造“育苗—种植—加工—销售”全产业链,让“好油茶 四勿岗榨”的牌子响遍周边。
11载扎根乡土,成兴干如同一盏明灯,照亮了四勿岗村的乡村振兴路。他用实干践行初心,以担当书写使命,不仅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子,更成为基层干部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典范。
责编:摄影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