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汉,升至全国第一!
2025-10-17 19:30:00 来源:极目新闻

新闻通讯员 赵雪峰 韩珊 赵燕

“我们将加快建设双循环核心枢纽城市,巩固九州通衢、九州通商、九州通融等枢纽地位。”日前,武汉市“建设支点 当好龙头”主题报告会“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在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中当好龙头”专场举行,武汉市商务局党组书记、局长余力军作报告时表示,武汉正全力扛起“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”政治责任,实现从“中部中心”向“全国核心枢纽”的历史性跃升。

内贸领跑,外贸跃升,商务经济交出“领跑级”成绩单

“内贸流通加速领跑,对外贸易逆势增长。”报告会上,余力军亮出“领跑级”成绩单。

2024年,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629.3亿元,规模稳居全国前十,增幅跃升至全国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第一位,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;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4000亿元,达4033.5亿元,占全省比重57.1%,“十四五”以来年均增长10.5%,居全国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第四、中部第一。

今年,武汉商务经济继续保持向上发展势头。1至8月,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.1%,继续保持全国副省级及以上城市前列;全市外贸进出口增长17.1%,跃升至全国副省级及以上城市第二。

近年来,武汉一批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加快“走出去”步伐,在海外建起一个个标杆项目。余力军介绍,2024年,全市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134.93亿美元、连续4年保持全国第一,完成营业额61.39亿美元、连续3年位居全国同类城市第二。

会展业,连接生产与消费,是城市活力的又一个写照。作为中国最具竞争力会展城市、中国会展名城和最具办展幸福感城市,各类展会节事活动在武汉落地扎根。数据显示,2024年,全市举办展会节事活动1060场,其中展览237场,展览总面积达330.35万平方米、连续两年突破300万平方米。

地标崛起,业态焕新,“首发经济”推动商业能级升级

武汉SKP、武商梦时代、万象城等新型消费地标接连亮相,首店经济、夜间经济、直播电商等蔚然成风。近3年来,武汉引进各类首店超千家,总数位列全国第六,培育国家级电商示范企业5家,建成首家市内免税店,获批离境退税店88个。

走进武商旗下商场,科技感与新鲜感扑面而来。在武商MALL,宇树机器人全球首店开门迎客,全国首个创新科技成果展销中心在此落地,不少市民专程前来与智能机器人互动,感受科技魅力;武商梦时代内,“杭州七小龙”之一的灵伴科技AR眼镜全球首家线下体验旗舰店、影石全景相机华中首店相继亮相,市民戴上AR眼镜即可沉浸式体验虚拟场景,抢先解锁前沿科技产品。

“我们抢抓宠物经济、谷子经济、创新‘人工智能+消费’等新需求,成为品牌布局华中的首选。”武汉投控集团副总经理,武商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潘洪祥介绍,今年1—9月,武商集团共引进首店207家、举办首展234场、推出首发产品310个。通过与王府井集团合作运营武汉首家市内免税店、落地“离境退税、即买即退”商店,全方位提升武汉消费吸引力与国际化水平。

制度创新,三区联动,光谷成为开放“试验田”

在开放平台建设上,三大综保区进出口额突破千亿元,近三年年均增长29.6%。其中,东湖综保区跻身全国及中部地区“双A类”综保区。

作为武汉开放型经济的重要引擎,东湖高新区2024年贡献了全市50%以上的进出口总额、约50%的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和70%的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。

东湖高新区自贸改革创新局副局长陈宇介绍,东湖高新区加快推动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、东湖综保区、跨境电商综试区“三区”高质量发展。

武汉自贸片区自2017年挂牌以来,累计有13项制度创新成果获得国家认可,141项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。在全国率先开展“先出区、后报关”“先放行、后改单”“保证金单证电子化”等通关便利化改革,进口平均通关时间缩短至15小时以内。

区内集聚高新技术企业174家,专精特新企业10家,海关备案企业645家。还打造了全国首个网状驳运型航空前置货站——武汉光谷超级物流中心,将国际口岸服务从天河机场、花湖机场跑道前移至光谷产业腹地。“这些举措,有效畅通高水平开放通道,补齐口岸功能短板。”陈宇说。

平台赋能,通道织网,企业出海“闯全球”更有底气

如今,随着水陆空各领域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,武汉的开放通道越来越宽。中欧班列(武汉)连续两年开行超千列,通达欧亚大陆40个国家、120个城市;武汉港集装箱吞吐量稳居长江中上游第一;空中网络畅达全球,设立花湖空港国际公司,打造光谷城市货站,联动建设花湖国际自由贸易航空港,建立“全球123快货物流圈”;全市形成了以3个国家一类口岸、9类13个指定监管场地(指定口岸)为支撑的口岸开放体系。

作为市级内外贸综合服务平台,长江国贸积极开拓国际市场,“公司成立以来,累计完成进出口贸易额超950亿元人民币,近三年复合年增长率达99.72%。”武汉金控集团副总经理、长江国贸总经理方萌介绍。

2024年8月,长江国贸牵头组建花湖空港供应链平台,先后运营越南河内、意大利米兰、法国巴黎、泰国曼谷、菲律宾克拉克等5条国际货运航线,在花湖机场累计集货超2.5万吨。同时,公司推进武汉国际贸易数字化平台建设,汇集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、600个港口的20亿条贸易数据,服务武汉外贸企业超2000家,帮助企业降低出海成本。

前瞻布局,路径清晰,武汉发力打造“全国核心枢纽”

报告会现场,武汉京东MALL总经理张克胜,武汉亲橙万象汇总经理王昕义,岚图汽车CBO、销售公司总经理邵明峰,武汉中百集团副总经理唐莉,蔡林记电商总经理陈佳,武昌区南湖街道中央花园社区党委书记吴垚通过视频连线,讲述从首店经济到商圈升级,从社区便民到老字号出海,武汉正大力创新消费场景,推动消费市场提质升级。

同时,武汉高德智感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梁珊,武汉高盛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明卫,人福医药集团股份公司副总经理郑承刚,焦点科技(中国制造网)苏皖鄂区域总经理陈静,良之隆集团食材节事业部总经理朱清梦也以视频连线的形式,展现武汉对外开放工作取得的丰硕成绩。

面向“十五五”,武汉明确加快建设双循环核心枢纽城市的实施路径。余力军表示,将锚定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,着力构建品质化现代零售体系、多元化服务消费体系、特色化新型消费体系和高效化现代流通体系。

同时,聚焦打造内陆开放高地,重点打造多元畅通的全球贸易网、互利共通的开放合作网、协同融通的区域协作网和全域联通的立体通道网。

比如,在全球贸易层面,武汉将引育年进出口额超过百亿元的企业15家、亿元以上企业500家。建设湖北港口商贸物流中心、大宗物资国际交易中心等枢纽贸易平台,开辟多元化国际市场。

名菜名点“出圈”,市集烟火升腾,武汉城市软实力“飘香”

报告会现场,楚菜(文化)推广大使姬图米以趣味谜题形式,带领观众互动猜解武汉“十大名菜、十大名点”。热干面、排骨藕汤、清蒸武昌鱼、油焖小龙虾……一道道承载城市记忆的美食,展现武汉打造“美食之都”的底蕴与活力。姬图米感慨道:“武汉正把‘好吃’变成城市竞争力,把‘好逛’变成生活幸福感。”

场外市集同样人气火爆。当天,武汉市内免税店、武商超市、中百集团、扬子江食品、良品铺子、湖北顺丰速运、莲花跑车、人福普克、武汉科技大学视觉文化传播研究中心等商家和机构齐聚活动现场,带来一批国潮新品、外贸优品,让观众在“买买买”中感受武汉消费新体验。今年以来,武汉市委宣传部联合有关单位已举办“建设支点 当好龙头”主题报告会多场,带动全市举办形式多样的政策宣传教育活动超1500场,通过讲好武汉市牢记嘱托、感恩奋进的故事,弘扬“三大精神”,聚焦聚力支点建设的生动实践,唱响武汉高质量发展主旋律,凝聚思想共识,汇聚强大正能量。

责编:摄影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