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“驻”书院,千年问津有了“智慧讲解员”
2025-09-17 19:30:00 来源:极目新闻

新闻记者 常怡

通讯员 殷洁 杨一鸣

“请问‘子路问津’典故里的孔叹桥具体位置在哪?”9月17日,新洲区问津书院里,来自孝感的历史爱好者李女士掏出手机,点开刚关注的“武汉市新洲区问津书院”公众号,点击下方主菜单“走进书院”,再选择“AI馆员”选项,对着弹出的对话界面轻声发问,三秒后屏幕上便给出了详细的回复。这座因《论语》典故得名、被誉为“中国最古老大学”的千年书院,正因全新上线的AI馆员服务,开启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交融的新篇章。

新洲区问津书院始建于西汉,由孔子后裔孔鲋创办,因“子路问津”的《论语》典故而得名,被誉为“中国最古老的民间书院”。历经两千余年兴衰,书院现存大成殿、仲子祠、问津亭等明清建筑群,馆藏《问津院志》等珍贵典籍五千余册,是荆楚大地上传承儒家文脉的重要地标,每年吸引数十万游客前来寻根问古。

“这仲子祠里的匾额是谁题写的呀?”在仲子祠前,武汉理工大学学生王玥对着AI馆员问道。刚进书院时,她还因看不懂古建筑匾额而发愁,关注公众号激活AI馆员后,难题迎刃而解。“仲子祠正殿‘克绍家声’匾额为清同治年间湖北巡抚曾国荃所书,‘克绍家声’意为继承家族优良传统……”AI馆员的讲解让王玥恍然大悟:“之前看介绍只知道是古匾,现在连题字人和含义都清楚了。”

在问津碑林区域,几位老年游客正对着一块字迹模糊的碑刻犯难,经工作人员庞慧林指导调出AI馆员,拍照提问后,系统很快识别出内容:“此为乾隆年间重修书院碑记,记载了当时募集资金、修缮大成殿的细节”,老人们笑着说:“自己手机上就能弄明白,真方便。”

除了AI馆员的即时问答外,问津书院打造的“智慧游览矩阵”也让游览体验愈发丰富。记者现场点开“线上智能讲解”功能,手机随即响起清亮的语音:“您当前位于仲子祠,殿前的两棵柏树为明代遗存,树干需两人合抱……”讲解不仅同步匹配殿内匾额、立柱的图片标注,还可根据行走节奏自动切换内容。滑动屏幕,调出“全景VR导览图”,指尖轻点便能将整个书院的美景尽收眼底。

在问津书院仪门背后,线下AI照相机前正排着小队。李女士站到镜头前,屏幕上立刻弹出“问津书院”“书院晨读”等古风场景模板。按下快门的瞬间,系统自动将她的影像与古画风格背景融合生成图片并打印出来。“不用修图就能拍出古风大片,太适合发朋友圈了。”她还将电子照片保存到手机留作纪念。

据新洲区问津书院管理中心主任胡杏荣介绍,AI馆员融合DeepSeek算法与权威史料数据库,24小时响应咨询,从大成殿匾额年代到投壶游戏玩法,从农家书屋借阅规则到古树名木信息,均能秒级应答。更值得一提的是,其不受时空限制的特性,让游客离院后仍可随时查询,上线不足一月,AI馆员已成为游客了解书院的“贴身向导”。

责编:摄影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