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事匠心 美好同行|11个地铁口停车不再难,东西湖城管破解“车辆打围”现象
2025-09-23 18:12:00 来源:极目新闻

新闻记者 卢成汉

通讯员 汪玉平 黄慕洁 罗乐

9月23日清晨7时30分许,武汉东西湖区金山大道阳光正好洒在二雅路地铁站C出口。王女士骑着电动车,熟练地把车停进新划的白色线框里。不过几分钟,她已经刷卡进站,步履轻松。

而在不远处的五环体育中心站,环卫工李师傅扫完地,顺手把一辆歪倒的美团单车扶正,轻轻推进黄色线框内;几公里外的常青花园,武汉轻工大学的学生袁丁正带着几个学弟学妹,把几辆“串门”到电动车停放区域的共享单车一一“请”回指定区域……这些看似寻常的画面,正是武汉市东西湖区破解非机动车停车乱象的“治理密码”。

二雅路地铁口,共享单车分区分色停放(通讯员肖敏摄)

唤醒绿化带,“变身”停车区

“以前这地铁口全是车,早晚高峰简直是堵得水泄不通。”家住附近融创观澜府小区的王先生摇着头回忆。二雅路地铁站是金山大道上的关键通勤节点,连接着沿海赛洛城、融创观澜府两大社区,不少居民都靠“电驴+地铁”通勤。

可车位远不够用,电动车、共享单车见缝插针,把人行道堵得水泄不通,连地铁站的应急通道都时常被占。赶时间的人们不得不在车海里“突围”,下班找车又得“大海捞针”。对此,居民抱怨、地铁工作人员头疼,这乱象成了市民心里的一块疙瘩。

为破解这一民生难题,东西湖城管执法局牵头联合街道、规划、园林、交通、区服投等部门,一次次跑到现场勘察测算,他们发现,二雅路地铁站C口旁,原有的绿化带植被稀疏,土地裸露,既影响美观,又没充分发挥作用,“何不让它发挥应有的作用?”

绿化带变身停车区

经过一个月的精心设计和施工,300平方米的退化绿地被“唤醒”,一下子腾出了500多个电动车车位。这还不算,细心的城管人员还发现,很多居民从二雅路地铁站D口出来要去对面菜场,原先得绕一大圈。于是,他们不仅在D口拓展了200平方米的停车区,还在绿化带中铺了两条直达站口的塑胶步道,并将对面原来坑洼的石板路改成了2米宽的缓坡路面。

“现在大家停车都方便了,我们推婴儿车、买菜小拉车,再也不用抬上抬下,下雨也不怕踩泥坑了!”经常去菜场买菜的刘奶奶对此赞不绝口。

更贴心的还是“分区管理”:白色框是居民电动车的“长停区”,黄色、蓝色框则分别对应美团和哈啰单车,方便企业快速调度。

二雅路地铁站口分区停放非机动车

如今,在早晚高峰时段,总有城管队员、街道人员、志愿者或环卫工在旁引导,曾经的“堵心点”,真真切切变成了“顺心路”。

径河街综合执法中心队员引导居民分区停放单车

未来,东西湖城管还将把金山大道沿线地铁口的改造经验推广到宏图路、金银潭大道、107国道等更多主干道的地铁口,因地制宜“一点一策”优化地铁口停车秩序。

环卫工与大学生参与文明停放引导

二雅路地铁站出入口的精准改造,只是东西湖城管系统治理车辆乱停放的一个缩影。面对全区20个轨道站点、78个出入口的不同停车需求,城管部门摸索出了一套“分类施策、分级治理”的法子。

像二雅路这样车流密集、空间紧张的20个点位,被列为“一级管控”,靠“合理减量、规范引导、设置降坡、扩容增效”精准破局;车流量中等的31个点位作为“二级管控”,安排专人定时巡查,守住秩序底线;而车流较少的27个点位则实行“三级自主管理”,主要靠清晰指引和市民自觉规范。

截至目前,这一治理已交出亮眼成绩单:已完成20个站点出入口的停车区分色标线施划,设置了35块醒目指引牌;对7个站点的11个出入口进行扩容,新增停车面积1300多平方米,能多停1800多辆非机动车;完成了6处人行道降坡改造,增设2条便民步道;在8个重点站早晚高峰,劝导文明停车近800人次,周边秩序焕然一新。

地铁口附近的停车指示牌

此外,东西湖城管巧妙地把各方力量“拧成一股绳”,构建了一个“政府监管+企业履责+公众参与”的共治网络。自2023年起,东西湖城管联合吴家山街、常青花园在辖区内率先试点,与美团、哈啰等单车企业开展合作,共同推进共享单车治理工作。

环卫工人参与共享单车治理

目前,东西湖区已有52名环卫工人参与了单车管理,环卫工人在保洁之余帮忙规整车辆,按18.5元/小时的标准,每天干2小时就能多挣37元。“本来看到车歪了就会顺手摆,现在还能多份收入,干活更有劲儿了!”环卫工章师傅笑着说,她平均每月能增收1000余元。

武汉轻工大学学生志愿者参与单车摆放

在常青花园,武汉轻工大学的志愿者们也成了单车治理的生力军。该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已开展治理活动43次,321名学生累计服务660小时,拿下43.25分的综合素质拓展学分。

责编:摄影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