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记者 胡长幸
10月15日,“光联 AI・产业新动能”专题对接会在武汉东湖国际会议中心召开。新闻记者从会上获悉,作为未来产业之首的人工智能产业,正加速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融合,起到加速剂、助推器的强大作用,甚至也成为许多光电子信息领域龙头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密码。

以光电子信息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是湖北省5大万亿级支柱产业之首,AI是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未来产业。湖北省高度重视光电子信息与AI产业融合发展,正加快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AI+产业集群。
湖北省商务厅有关负责人介绍,2024年湖北AI产业产值达1107亿元,企业数量突破1200家,现已建成80多个AI领域重大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,34所在汉高校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或者学院,聚集了21位AI相关领域院士。预计今年全省AI产业产值将突破1500亿元。
另一方面,光电子产业基础优势明显:算力规模1.57万P,位居中部第一,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是全国首个基于华为昇腾架构的计算中心,存力方面拥有全国唯一的国家存储器基地,已成为国内半导体龙头企业。而在运力方面,武汉是国家5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顶级节点之一、全国首批“千兆城市”、全国最大的光通信基地。
在两大领域优势明显的前提下,湖北AI融合应用加快落地。比如,大模型应用落地持续加快,“紫东太初”多模态大模型已与华工激光、东风集团等20多家企业合作,孵化60余个创新应用。再比如,自动驾驶应用加速起势,武汉已建成国内最大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,累计开放测试道路超1200公里,聚集一批自动驾驶、车规芯片、汽车软件等优质企业。此外,AI在工业、医疗领域应用全面开花。东风、武钢等企业通过AI赋能生产将效率提升15%;AI诊疗系统覆盖全省80%县级医院,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。
AI如何赋能具体企业技术升级和业务发展?华工科技中央研究院AI总监邓嘉则聚焦激光与AI的融合创新,分享《激光智造 + AI,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》。据悉,华工科技在多个领域推出了与AI技术相关的创新产品,从而显著提升了工业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。邓嘉结合实践案例,展示了AI技术如何让激光智造实现“效率提升、成本下降、质量升级”。
据了解,为将AI产业打造成为湖北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,湖北省先后印发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,出台了人工智能产业专项政策,设立100亿元数据产业基金、100亿元人形机器人母基金,规划每年发布100个重点应用场景,全力支持打造国内AI产业发展的“湖北样板”。
作为全省乃至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和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高地,武汉市投促局局长负责人表示,武汉将进一步整合算力、数据、人才等科技要素资源,为落地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,推动武汉成为全国AI产业创新与应用示范标杆。
东湖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,光谷“光联”AI产业优势突出,2024年AI产业规模450亿元,集聚700余家AI企业;集群算力超5000P,位居中部第一;有“紫东太初 4.0”等大模型,8家企业入选福布斯AI榜单。设有“算力服务券”等支持政策,建成光电子、存储、智能执照等3家国家级创新平台,全力打造中国AI产业“第四级”。
本次会议聚焦人工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,汇聚政府部门、科研机构及龙头企业代表,通过政策解读、技术分享与供需对接,搭建起“政产学研用”协同创新桥梁,为湖北乃至全国AI+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。
责编:摄影网